
日前,日本環境大臣原田義昭在記者會中表示:「福島第一核電廠的『處理水(也就是去除過絕大部分放射性物質的水)』只能排放到大海。」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軒然大波,海內外媒體還來不及讀完《輻射防護學》、《基礎環境學》、以及《怕輻射不如先補腦》就迫不及待的以最嚴厲的詞語批判這個在我眼中超級正確的判斷,讓我感到無言以對。
這倒不是說我這個人是否定環保還是生性殘酷,只是我對於這種為了享受道德高潮而拒絕讀書的行為已經感到些許麻木,為了讓身心健康、熱愛真相的朋友能以科學的角度審視這個問題,我想我必須從放射線的觀點切入這個問題。
「處理水」是什麼東西?
為什麼一開始我就要定調「處理水」這個名詞呢?因為沒讀書的人是講不出這三個字的,所以你會看到很多媒體寫「輻射水」、「污水」、「廢水」之類的扭曲用語。你可能會問我說:「可是這些水裡不就是有輻射嗎?」這時候我就要反問:「這世界上有哪些水沒有輻射?」
在過去多次核彈試爆的背景下,全世界早就籠罩在許多人造的放射性核種之下,正因為如此,其實各國對於飲水含有的放射性物質的量都有一定的規範,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飲水品質也有提出建議,在台灣,原子能委員會有定期檢查水質的業務,確保沒有輻射安全疑慮,請特別注意,是「無輻射安全疑慮」不是「無輻射」。
有些讀過中學理化的人可能會質疑說:「如果是在無塵實驗室用燃燒氫氣的方式產生水,這樣總沒有輻射了吧!」可惡,沒想到被你想到這一招,不過就算是這樣的製備,用來製造水的天然元素「氫」依舊有氚(H-3)這個同位素(雖然含量超低,但是有就是有!),而且半衰期長達12年,如果因為覺得水有輻射就不能喝,那麼我們基本上沒有水可以喝了。
所謂的「處理水」,就是在福島第一核電廠廠區內所收集到的輻射污染水,經過物理、化學方法吸附後(詳情請參閱這篇),除了氚(H-3)以外沒有其他放射性物質的水。這些氚水和大自然中氚水的化學式完全相同,只是處理水中的氚含量較大自然高而已。講到這裡,反核人士就會被激怒了:「含量比較高就是很危險啊!你還要倒進大海裡稀釋,海龜才剛剛從吸管脫困,難道現在還要喝有輻射的廢水嗎?」
我剛剛已經說過了,不管你喜不喜歡,我們現在喝的每一杯水都有輻射,所以問題不在於有沒有輻射,而是輻射劑量是多少,只有劑量能決定輻射生物效應的發生與否,輻射安全問題從來就不是全有全無的問題。
喝一杯「處理水」可以造成多少人體劑量
我不用看下面的留言就可以預測,等等一定有人會說:「如果處理水那麼安全,你為什麼不喝一杯?」你問我的話我當然沒什麼不敢喝的,但是為了證明這個宣言不是幹話,讓我來跟大家解釋一下目前的處理水到底「有多毒」。
根據日本法規,可以合法排放到太平洋的氚水需要符合60000 Bq/L的標準,而飲水中含有氚對人體造成的50年累積劑量是1.8×10-8 mSv/Bq,換句話說,如果為了維持健康的體魄,我豪飲2公升福島電廠的處理水促進新陳代謝、調節生理機能,那麼50年後我將比一般人多曝露0.002 mSv的劑量,大約是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一年環境對我們發射的輻射量的1000倍,因此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我每天都喝2公升的話,也只能累積到年劑量的1/3。在這裡我想問的是,你都敢活在地球上了,為什不敢喝一杯處理水呢?
另一方面而言,由於福島事故受到全世界的矚目,到今天為止還持續遭受不肖份子以污名化的手段進行所謂的「風評被害」,也就是輿論霸凌。因此福島電廠所產生出的處理水在此刻並不能使用60000 Bq/L的標準進行排放,得用毫無科學依據、只為了滿足民粹主義者心靈撫慰的1500Bq/L,也就是原標準的1/40。
我必須說,對那些不讀書的人而言,不要說1500,就算是1.5他們也不會滿意,不過日本政府向來不喜歡在福島的議題上起爭議,我也不想再苛責他們把標準訂成這樣無知了,只是大家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如果符合原本標準的處理水都可以直接喝了,那麼稀釋40倍的處理水為何不能排到太平洋呢?難道就因為反核人士不願意讀書、講話又特別大聲,我們就得蒙蔽科學倫理、把一件單純的工程事務搞成萬年無解的政治僵局嗎?
親愛的反核人士,放過福島吧!
2011年的福島事故後,我最大的感觸在於,許多有心人士利用知識的落差牟利,他們把輻射與死亡劃上等號,他們把核能與核災劃上等號,他們把福島與廢墟劃上等號,他們要的從來就不是真相,而是如何能夠說一個「福島事故證明人類沒有用核權利」的故事。
今年九月初,有幸與8位熱愛真相的朋友們一同前往福島第一核電廠了解事故真相,也了解到現在日本政府、東京電力公司、學術界、醫界、民間團體是如何攜手推動福島復興的事業,這些事業不僅非常科學、同時也非常人文,我見到的是人類在逆境中的韌性,也見證科學、工程學如何帶著人們走向未來。
所以我真心希望親愛的反核人士,放過福島吧!不要讓反射式的批評暴露出你們無知的本質,科學的根基是不帶立場的反覆驗證,唯有堅若磐石的證據才能引導人類邁向正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