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電廠汙水真相激怒反核人士

(截圖自 NHK News Web)

日前,日本環境大臣原田義昭在記者會中表示:「福島第一核電廠的『處理水(也就是去除過絕大部分放射性物質的水)』只能排放到大海。」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軒然大波,海內外媒體還來不及讀完《輻射防護學》、《基礎環境學》、以及《怕輻射不如先補腦》就迫不及待的以最嚴厲的詞語批判這個在我眼中超級正確的判斷,讓我感到無言以對。

這倒不是說我這個人是否定環保還是生性殘酷,只是我對於這種為了享受道德高潮而拒絕讀書的行為已經感到些許麻木,為了讓身心健康、熱愛真相的朋友能以科學的角度審視這個問題,我想我必須從放射線的觀點切入這個問題。

「處理水」是什麼東西?

為什麼一開始我就要定調「處理水」這個名詞呢?因為沒讀書的人是講不出這三個字的,所以你會看到很多媒體寫「輻射水」、「污水」、「廢水」之類的扭曲用語。你可能會問我說:「可是這些水裡不就是有輻射嗎?」這時候我就要反問:「這世界上有哪些水沒有輻射?」

在過去多次核彈試爆的背景下,全世界早就籠罩在許多人造的放射性核種之下,正因為如此,其實各國對於飲水含有的放射性物質的量都有一定的規範,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飲水品質也有提出建議,在台灣,原子能委員會有定期檢查水質的業務,確保沒有輻射安全疑慮,請特別注意,是「無輻射安全疑慮」不是「無輻射」。

有些讀過中學理化的人可能會質疑說:「如果是在無塵實驗室用燃燒氫氣的方式產生水,這樣總沒有輻射了吧!」可惡,沒想到被你想到這一招,不過就算是這樣的製備,用來製造水的天然元素「氫」依舊有氚(H-3)這個同位素(雖然含量超低,但是有就是有!),而且半衰期長達12年,如果因為覺得水有輻射就不能喝,那麼我們基本上沒有水可以喝了。

所謂的「處理水」,就是在福島第一核電廠廠區內所收集到的輻射污染水,經過物理、化學方法吸附後(詳情請參閱這篇),除了氚(H-3)以外沒有其他放射性物質的水。這些氚水和大自然中氚水的化學式完全相同,只是處理水中的氚含量較大自然高而已。講到這裡,反核人士就會被激怒了:「含量比較高就是很危險啊!你還要倒進大海裡稀釋,海龜才剛剛從吸管脫困,難道現在還要喝有輻射的廢水嗎?」

我剛剛已經說過了,不管你喜不喜歡,我們現在喝的每一杯水都有輻射,所以問題不在於有沒有輻射,而是輻射劑量是多少,只有劑量能決定輻射生物效應的發生與否,輻射安全問題從來就不是全有全無的問題。

喝一杯「處理水」可以造成多少人體劑量

我不用看下面的留言就可以預測,等等一定有人會說:「如果處理水那麼安全,你為什麼不喝一杯?」你問我的話我當然沒什麼不敢喝的,但是為了證明這個宣言不是幹話,讓我來跟大家解釋一下目前的處理水到底「有多毒」。

根據日本法規,可以合法排放到太平洋的氚水需要符合60000 Bq/L的標準,而飲水中含有氚對人體造成的50年累積劑量是1.8×10-8 mSv/Bq,換句話說,如果為了維持健康的體魄,我豪飲2公升福島電廠的處理水促進新陳代謝、調節生理機能,那麼50年後我將比一般人多曝露0.002 mSv的劑量,大約是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一年環境對我們發射的輻射量的1000倍,因此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我每天都喝2公升的話,也只能累積到年劑量的1/3。在這裡我想問的是,你都敢活在地球上了,為什不敢喝一杯處理水呢?

另一方面而言,由於福島事故受到全世界的矚目,到今天為止還持續遭受不肖份子以污名化的手段進行所謂的「風評被害」,也就是輿論霸凌。因此福島電廠所產生出的處理水在此刻並不能使用60000 Bq/L的標準進行排放,得用毫無科學依據、只為了滿足民粹主義者心靈撫慰的1500Bq/L,也就是原標準的1/40。

我必須說,對那些不讀書的人而言,不要說1500,就算是1.5他們也不會滿意,不過日本政府向來不喜歡在福島的議題上起爭議,我也不想再苛責他們把標準訂成這樣無知了,只是大家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如果符合原本標準的處理水都可以直接喝了,那麼稀釋40倍的處理水為何不能排到太平洋呢?難道就因為反核人士不願意讀書、講話又特別大聲,我們就得蒙蔽科學倫理、把一件單純的工程事務搞成萬年無解的政治僵局嗎?

親愛的反核人士,放過福島吧!

2011年的福島事故後,我最大的感觸在於,許多有心人士利用知識的落差牟利,他們把輻射與死亡劃上等號,他們把核能與核災劃上等號,他們把福島與廢墟劃上等號,他們要的從來就不是真相,而是如何能夠說一個「福島事故證明人類沒有用核權利」的故事。

今年九月初,有幸與8位熱愛真相的朋友們一同前往福島第一核電廠了解事故真相,也了解到現在日本政府、東京電力公司、學術界、醫界、民間團體是如何攜手推動福島復興的事業,這些事業不僅非常科學、同時也非常人文,我見到的是人類在逆境中的韌性,也見證科學、工程學如何帶著人們走向未來。

所以我真心希望親愛的反核人士,放過福島吧!不要讓反射式的批評暴露出你們無知的本質,科學的根基是不帶立場的反覆驗證,唯有堅若磐石的證據才能引導人類邁向正確的道路。

核災的毀滅性結果?為什麼你就是不願意讀書!

前幾天我在立場新聞的專欄寫了《一百倍的奇蹟 以核養綠:次世代的環保主張》受到廣大的迴響,當然也不免招來一些長期遭受反核人士洗腦的孩子的反擊,即便全身上下毫無像樣的裝備,也奮不顧身地向我叫陣,這種昭和式的反派浪漫讓小弟不禁掬起一把男兒淚。

Read more

一百倍的奇蹟 以核養綠:次世代的環保主張

日前,我與馬英九前總統、江宜樺前院長、黃士修在台北的議題製作所召開「以核養綠公投記者會」,歷經一個月的努力,我們所收到的連署書從第一週的300張,直線暴增到此刻(連署滿一個月)的30000張,我稱之為「一百倍的奇蹟」,這個奇蹟來自於一群堅持科學價值光棍。這幾個渾小子沒錢、沒勢、沒組織,靠著對科學的熱忱,五年來一步一腳印地的在網路上說理、闢謠,終於在最關鍵的此刻創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戰場,是台灣有史四百年來,首度人民有機會用公投票決定國家政策的戰場。

Read more

大亞灣核電廠將禍及香港?

前幾天朋友傳給我一張宣稱由「IEEE工程師學會香港電力及能源分會」於2012所製作的「模擬圖」,該圖聲稱以福島事故資料為基礎,並以香港地區周邊氣象為考慮,「合理推測」若鄰近香港之大亞核電廠發生類似2011年福島事故等級的意外時,可能導致香港全滅的預想。當我看到那張模擬圖的時候總覺得似曾相似,於是上網搜尋了一下源頭,原來是該會在2012年公告了一份《檢討大亞灣緊急應變計劃之建議書》。在我認真的交叉比對之後,十分確定那個分佈正是日本福島第一電廠周邊在事故後的輻射監控圖,只是把射源中心移到了位於廣東省的大亞灣電廠,熱區方向轉向香港罷了。

說實在的,作為一個冠上IEEE如此權威性頭銜的工程師組織,內部成員必定是香港最精英的理工專家,若真的以這種「剪貼式」的空想資訊作為官方文件公布,同為理工人的我真的感到萬分的哀傷。如果只要用小畫家將圖轉90度就能預測核子事故的規模,我們還需要工程師來幫我們做風險把關嗎?

(左)福島事故後2011年八月的輻射分佈  (右)IEEE香港分會公布的大亞灣電廠事故預想輻射劑量分佈

Read more

【專訪】真老饕都知道的拉麵神店「麵屋丈六」

【專訪】真老饕都知道的拉麵神店「麵屋丈六」

很多人到日本玩的時候都喜歡找拉麵店飽餐一頓,因為物美價廉的拉麵是旅人們永遠的好夥伴,然而正所謂「大店餵遊客,小店餵饕客」,隱身在「裏難波」的「麵屋丈六」正是許多關西地區拉麵老饕的聚集地,曾在關西電力公司服務過的店主丈六達司先生,正是讓老饕們一致首屈一指的的真正大師。

Read more

涮涮鍋的原型居然是北京涮羊肉?!

很多人問我一個問題:「去鳥取到底要吃什麼?」說真的,在貨暢其流的今天,你真的很難找到一個所謂的「鳥取名物」,即便多數人都知道鳥取有二十世紀梨、有松葉蟹、還有鳥取和牛。不過這次去了鳥取才知道一個非常驚人的事實,就是我們現在在台灣大街小巷都有的日式涮涮鍋店居然是源自北京涮羊肉,而且還是上次提到的民藝復興領袖吉田璋也醫師所開發的。

Read more

文創正夯?鳥取民藝復興

文創正夯?鳥取民藝復興

第一次聽到「民藝」這個詞,是在奈良路邊的一個大廣告板,上面寫著「民藝餐廳」,聽這名字的直覺是個鄉土味很重的評價菜館,但是一查才知道隨便一個套餐都要上萬日圓,當時我是完全無法理解,直到去鳥取取材的時候才終於明白,原來民藝餐廳並不是什麼二流裝高檔的騙盤子餐廳,它是貨真價實充滿藝文氣息的精緻菜館,這都得歸功於演化至今將近一世紀的民藝復興,讓日本傳統工藝成功轉型成實用與藝術兼具的新文化。

Read more

體內曝露和體外曝露不一樣?

每次談到日本食品進口的問題,當我說:「只要食品檢驗符合輻射安全標準就沒有問題。」的時候,一些愛鄉土的社會團體就會胸有成竹的反擊我:「體內曝露和體外曝露不一樣。」並且露出一抹微笑。這一句兼具學術與哲理的箴言可是非常厲害的,因為連我們這些握有知識霸權的保守反動份子都無法否認兩者有其相異之處。但別忘了我們可是有知識霸權的,你要是再進一步問他:「哪裡不一樣?」,這些人就會立刻脫離戰場,重新搬出「我只是一個關心下一代的媽媽」之類的防護罩,頓時間我們這些花費青春讀書的人又全變成壓迫人民的威權遺毒了。 Read more

吃飽與吃好

我自己跨足的領域,包括漫畫、音樂、吉他、魔術,甚至科普、寫作、醫療知識,這幾年來都面面臨到一個共同的問題:「免費資源持續摧毀有價專業」,這問題的另外一個令人憂心的視角則是「專業廉價化」的問題,我思索這個議題超過十五年之久,至今還沒有非常確切的答案與定論,不過也許我們可以從一個非常古老的行業重新檢視我們自己的價值,那就是「廚師」。

Read more

政治的仁義道德,是活著的人談的:鳥取城攻防戰

政治是什麼?國父孫中山先生說,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小時候讀到這句話的時候總有一種:「雖然每個字都是中文但是我完全看不懂。」的感覺。其實「政治」的本質,就是「藉由有效率的資源分配,讓多數人能活下去的手段」,好吧,理論上是這樣啦。

戰國時代的日本,是一個極度動盪的年代,前後長達150年的光陰裡,民眾不僅僅靠天吃飯,還要時時防範其他國家的人因為農作欠收跑到自己家裡搶糧食、搶土地的事情。在那樣的背景之下,不僅僅貴族豪族有武裝勢力、地方派系有武裝勢力、土匪有武裝勢力,就連念佛的和尚都有武裝勢力,沒有人知道明天這片土地會插上哪家軍閥的旗子,每一個武裝勢力都在為了保住一口飯而日夜奮戰著,仁義道德,是活下來的人才有資格談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