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跨足的領域,包括漫畫、音樂、吉他、魔術,甚至科普、寫作、醫療知識,這幾年來都面面臨到一個共同的問題:「免費資源持續摧毀有價專業」,這問題的另外一個令人憂心的視角則是「專業廉價化」的問題,我思索這個議題超過十五年之久,至今還沒有非常確切的答案與定論,不過也許我們可以從一個非常古老的行業重新檢視我們自己的價值,那就是「廚師」。
遠古時代當然是沒有廚師的,那時候我們得祖先是有什麼吃什麼,不要餓死就好了。隨著生活逐漸安定,開始有人試著提升食物的美味,成為烹飪的專家,讓自家人非常滿意,進而讓親友、街坊鄰居都滿意,以至於讓他們願意遠道而來甚至付出金錢讓烹飪專家做菜,我想這就是廚師的起源,而絕大多數的職業演化都雷同於斯。
現代的餐飲行業五花八門,小如菜館小吃店、大如高檔餐廳飯店,這幾年來甚至連便利商店、宅配到府都能提供餐飲,更別說中央廚房的自動化生產線早就全面性取代人類廚師,有效率的生產出品質穩定、成分明確的食品,但是為何「廚師」並沒有被消滅呢?我思索了許久,發現了兩個非常核心的因素保住了專業廚師的性命。
首先,並不是所有的廚師都活下來了,當你做菜的能力低於自動化生產線時,你就無法生存,反過來說,只有能力超過機械的廚師才能立足於世。事實上,這門檻不算是是太高。其次,廚師所提供的不僅僅是軟體(廚藝),同時也有硬體(餐點),以消費者的角度而言,他花了錢收到了有形的貨物,這是最原始的以物易物本能。
即便是如此,一個專業的廚師能賺到所有要吃飯的人的錢嗎?很明顯的並非如此,前面提到了,事實上自動化生產線的產品如果能達到吃飯最基本的需求:「吃飽」,勢必成為多數人,尤其是對美味不太講究的人的首選,因為便宜、衛生、單純。
說到此,一定有人會反駁我說:「誰說自動化生產的食品就一定沒問題?這幾年還不是一大堆食安問題。」沒錯,自動化生產的確還是有潛在問題,甚至是系統性問題,不過一般餐廳更經常有食物問題,只是這些數量很大的個案並沒有一一見報而已,想想身邊的人多常吃壞肚子,也都沒上新聞不是嗎?不過這並不是我現在要談的問題,所以就此打住了。
當我們用這個觀察檢視其他產業的時候會發現,其實並不是專業人士被消滅,而是專業門檻變高了。爛店會不會有損廚師的名譽?不會,爛店會自生自滅,只有真正掌握高端技術的專家,才能在需求結構變化時存活下來。報業、出版業、娛樂產業為何在近二十年快速崩落?因為過去這些產業之所以可以賺錢,是因為一般民眾沒有其他選擇,簡單的說,那些曾幾何時的光輝歲月只是資訊封閉所創造出的甜頭而已。過去只想吃飽的人,只能有吃飽又吃好的選擇;現在只想吃飽的人,他可以只選擇吃飽,而吃飽的選擇非常多。
結構變化就像生物演化一樣是一去不復返的,免費資源的氾濫不會因為我們的狗吠火車而停下一分腳步,相對的,我們也很明白免費資源在本質上的受限性,既然如此,何不像廚師一樣直接將市場劃開,你只想吃飽可以去7-11買午餐,而到我這裡就是品嚐山珍海味的,就人性的角度而言,我不相信有任何人會提著山珍海味到7-11賣49元超值配的。
忘掉那些光輝歲月吧!唯有重新定義專業才有機會讓專業存活下去,廚師可以,我們當然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