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討論到爛的問題:「正體字比簡體字好嗎?」或是把範圍再拉大一點:「廢漢字的人會下地獄嗎?」
漢字體系無庸置疑是東亞的文化核心,作為正體字的傳人,臺灣人自然有某種程度上的自豪,我們可以隨口講出兩三萬個正體漢字同時優於簡體字、優於拼音字(各種拼音文字、日本假名、韓國諺文等)的理由,不論如何,正體漢字是帶有強烈文化痕跡的物體。
有些人會以「外國人學習比較方便」作為理由,認為漢字應該簡化,甚至應該應該直接使用拼音,讓我想到拼音文字也是有「簡體字」的,像是Christopher 和 Christina都可以簡稱為Chris,作為一個外國人,我希望所有名字是Chris開頭的人全部都叫做Chris,我才不想記住第六個之後的字母,那是因為我是外國人啊!我為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去理解Christopher 和 Christina的差別?對我來說,只要當我喊Chris的時候他會回頭就好了。
任何一種文字,只要愈簡化當然就會愈好學,並且同時愈難用,我們事實上是在這兩者之間拔河的。即便正體漢字有一萬個好處,在實務上要花超多時間學習的。依照國小的學程而言,至少要到高年級才能完全擺脫注音,這意味著完整學習常備漢字需要四年的時間,但是拼音字大約半年就可以搞定了,所以我們為了享受漢字的好處、優美、文化性,要花拼音系統八倍的時間學習我們的文字,這的確是一個很甜蜜的負擔啊!
這樣的付出值得嗎?人的一生如果算八十年,對我而言,僅需要花5%的生命就能讓往後超過一甲子的時間享受正體漢字的一切好處,還有什麼比這更值得的?
漢字は最高だ!
漢字は最高だ!
請問我可以轉載到自己的FB社團嗎?
敬請轉貼,謝謝!
我算是雙母語,中文和英文,我覺得學習中文和學習英文最大的差別在於,在全中文的環境裡學會聽說讀不一定會寫,而在全英文環境裡學會聽說讀也八成會寫了,這也就是上面提起簡化文字最大的好處,但如今手寫的頻率漸漸被打字代替,繁體和簡體就打字和自動選字而言難度差別非常小,一個會聽說讀不一定會寫的人卻能夠打字無論他學習的是繁體還是簡體,學習半年的拼音和常用會話就能打字了,使用繁體或簡體只是繁簡轉換或輸入法轉換而已。
就個人而言,破音字是比較困擾的部分,因為打字時某字若有多種讀音在選字時會增加難度,還有些字的讀音根據學習的時代和地區不同所學的讀音也不同,非常令人困擾。
其實這個議題蠻複雜的就是了,只是我覺得以目前電腦科技的發達,事實上是沒有書寫困難了,當然還是有閱讀要學習就是了!
從甲骨文到現在文字不是一路簡化來的嗎?
雖然不喜歡簡體字的簡化
但又何必如此排斥。
沒有排斥啊!